第 16 期    第 五 次

 

時間:103.12.14() 07:30~19:30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
 
 

--期末參訪活動--多元文化之旅--

 

活動計劃 / 經費預算 / 名冊 / 注意事項 / 線上報名 / 影像紀錄

 

  壹、依    據:103學年度家長學苑實施計劃。

  貳、目    的:藉參訪溫泉、綠建築、原民館、考古等博物館及宗教名勝,體會多元文

                化發展及人文之美,並期淨化心靈與修養及開拓生命視野。

  參、參加對象:本會委員、代表及家長學苑學員、家長志工、教職員工(均含眷屬)

  肆、實施日期:1031214日(星期日)

  伍、參訪地點:農禪寺十三行博物館廖添丁廟(漢民祠)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

                北投溫泉博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地熱谷

  陸、活動內容:

1031214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635

0700

0715

羅東高中(校門口) 集合出發

中山路、縣民大道口

東港路口

 

08:30~10:00

 農禪寺

 

10:30~12:00

 十三行博物館

 

12:10~13:30

 廖添丁廟(漢民祠)

 午餐(自理)

14:00~17:00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北投溫泉博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地熱谷

 

18:30~20:00

晚餐、頒發結業證書、全勤獎

火山爆發雞

03988109

  柒、經費預算及來源:預計27,600元(以車(40人座)為單位),每人自付100元(交通、保

                      險、晚餐),不足額由本會年度經費項下支付

  捌、報名:即日起至103.12.5洽輔導中心或本會秘書03-9571387  線上報名

  玖、以車(40人座)為單位,額滿為止。

  拾、本計畫呈會長、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農禪寺

「農禪寺」,是法鼓山的開山宗師東初老人,根據百丈禪師創立的叢林制度,以務農維生、禪修生活為主的原則而取的。最初只有一棟二層樓農舍,即這次被列入台北市歷史建築之一。這棟農舍目前位於大殿後方,一九七一年左右,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建造;一九七五年,農舍落成啟用,一樓作為客堂,二樓則供奉文殊師利菩薩,稱為文殊殿。

         早期農禪寺周圍遍佈菜園、竹林,常住眾親手植種菜蔬、採收竹筍,除供寺內日常食用,也分送給鄰近居民。一九七七年,農禪寺才啟用一年多,老人即捨報往生,沒有太多時間在寺中弘法,不過他以文化教育發揚佛教的理念,以及自力更生的農禪家風,都被繼任的聖嚴師父繼承下來,並一一加以落實。

          另一處歷史建築「入慈悲門」三門,則位於大殿入口處,是師父接任農禪寺住持後所興建。隨著師父在寺內弘法時間增加,參加共修的人也愈來愈多,原有空間逐漸不敷使用,一九八三年,決定在農舍後方加建大殿,於是,農舍後院成了大殿前院,「入慈悲門」成為信眾前往大殿的入口。而目前寺內許多鐵皮搭蓋的建築,像禪堂、齋堂、僧眾寮房、辦公室,同樣也是在需求空間的情況下,逐步增建出來的。

  
       
從面臨拆遷到成為歷史建築 由於師父主持禪七、佛七、講座,帶動年輕人學佛修行的風氣,來寺內出家的年輕人,一九八九年已近三十位,農禪寺儼然也成了培養青年弘法人才的搖籃。不過,一九八九年「關渡平原保護區」的公佈,農禪寺面臨了拆遷問題。為祈求問題可以順利解決,這一年三月,師父在寺內的念佛共修會上,帶領近一千位信眾虔誦〈大悲咒〉二十一遍,不久後,即在金山鄉找到法鼓山這塊土地,農禪寺的問題也因此獲得解決。

         
       
九九O年八月,師父在寺內宣講「四眾佛子共勉語」,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法鼓山的方向和目標。隨後,法鼓山各事業體陸續成立,辦公室皆設在寺內;法鼓山舉辦的法會、成長營、讀書會等活動,也都在寺中進行。在法鼓山的成長過程中,農禪寺肩負起經營、推動法鼓山各項建設的重責大任。因緣總是那麼不可思議,原本隨時可能面臨拆遷的農禪寺,在成為台北市歷史建築後,將獲得妥善保存,拆遷問題也隨之化為無形。
   
  永遠的弘法道場 一九七五年啟用後的農禪寺,在僧俗四眾經營支持下,短短三十年不到,成為漢傳佛教在台灣的弘法重鎮;其後,更成了法鼓山發展的中心樞紐;隨著法鼓山佛教園區逐一完成啟用,未來農禪寺的任務,將有另一階段的轉型。即使時空環境不停變更,農禪寺角色也跟著不斷轉換,不過,農禪寺一樣都會在每個時期,都承擔著不變的弘法、護法任務。
 

      

八里廖添丁廟(漢民祠)

廖添丁廟原為關公廟,光復後,鄉民重建關公廟,因感廖添丁義行與關公正義相同,因此將廖添丁入祀關公廟,並且改名漢民祠,鄉民習慣以「廖添丁廟」來稱呼,所以該廟反倒以此而聞名。廟旁的添丁公園花木扶疏,為居民運動休閒的處所。廖添丁劫富濟貧的「義賊」形象深植人心,從樑上君子變成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其公然挑戰當時統治臺灣的日本權威,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事蹟,曾是許多說書人與電視劇的故事題材。

八里廖添丁廟(漢民祠)位於八里區訊塘村,八里區15號省道與105縣道交叉路口,來到八里區,一提「廖添丁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您可知這座廟宇原本是祭祀代表忠義精神的關公,但日據時代日人不准鄉民祭拜關公,此廟宇因而傾圯湮滅。直至義賊廖添丁出現,他頑抗日人、劫富濟貧的英勇事蹟為人所津津樂道,然而最後卻仍為日人所害而死於八里區,所以光復後(民國47)鄉民感念廖添丁之義行,於是把他同祀於此廟,且易廟名為「漢民祠」,現習稱「廖添丁廟」。

八里廖添丁廟(漢民祠)為三層建築,一樓主祀廖添丁,二樓為關聖帝君,三樓為玉皇上帝,廟旁有廣達4000坪的添丁公園,主殿後方是廖添丁的墓園,墓園旁是座文物紀念館。進入大殿後,即感莊嚴肅穆、古樸典雅,主殿的門前豎有牌坊,上面為「漢民祠」三字,主要是取「漢壽倏亭,不忘蜀漢」的精神,以紀念廖添丁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漢民族精神。

廖添丁廟著名的祭典是每年十月八日舉行,由法師主持童扶鸞並過火香客自願者可參加(參加者須潔淨自己,禁食一日);因為原來的廖添丁的墓園位於田中央,若遇秋收時期祭典會延至秋收後十月二十六日舉行;除外,在廖添丁廟對面的紅龜粿是到八里非嚐不可的美食。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臺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與溫泉博物館比鄰,地下一層、地上二層,樓地板總面積650坪的圖書館。
本分館座落於在綠意盎然的北投公園內,室內書香,戶外鳥語,相映成趣,閱讀成了一件愜意、享受的活動。
屋頂為輕質生態屋頂,設有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可發電16千瓦電力,並採大量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綠化屋頂及斜坡草坡設計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建物使用木材及鋼材,該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在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方面,對於木材建材除做白蟻防治外,並使用生態塗料及免除不必要的裝修工程,減少污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避免影響人體健康。
本分館並在942月份榮獲內政部綠建築九大指標候選證書,包括「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室內健康與環境」、「廢棄物減量」、「汙水與垃圾改善」九項指標,967月獲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證書;2007國家卓越建設獎-卓越獎、第6屆臺北市政府品質創新獎第一名、「第6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獎」入圍作品、2007「台灣建築獎」首獎、第6屆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第8屆行政院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優等獎」、內政部96年度「優良綠建築設計獎」、2008全球建築金獎全球卓越建設獎入圍獎、2012年獲得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大正2年(西元1913/民國2年)6月,台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56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始建的規模為兩層,入口處在二樓,有涼亭、換鞋玄關,進入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池,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
浴場內最主要的是以服務男賓為主的大池,顯示當年泡湯的男女比例較為懸殊,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與兩側牆上的鑲嵌彩色玻璃,提供了極為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戰後,公共浴場因管理單位更迭,而終至荒廢,19981031日在地方熱心居民的奔走下,經過臺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為定位,正式重新開放使用。

凱達格蘭文化館
緣起 400多年前,這裡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文化館之所以成立於北投,主要是因為400多年前,這裡正是凱達格蘭族的族地。 「凱達格蘭」一詞代表平地原住民族的圖騰象徵,也具有廣義「原住民」之涵義。 拓建 凱達格蘭文化館是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文化藝術及教育研習中心臺北市政府為了保存及發揚原住民文化藝術,經過多方爭取下,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決定於北投溫泉親水公園、中山路口北側憲兵隊舊址,利用其建築地基興建「凱達格蘭文化館」。 啟動 凱達格蘭文化館是傳承都市原住民文化、語言、歷史、藝術之要所。 文化館任務目標 ˙展現原住民藝術文化之優勢,提昇文化能見度。 ˙建構都市原住民生活網絡,提昇族群競爭力。 ˙以文化技藝研習、語言教育訓練、資訊網絡及文化藝術為發展主軸。 ˙朝多元化及國際化文化館發展。 續航 ˙近程 塑立文化館形象、打造原住民精神及文化重心。 ˙中程 拓展文化藝術的欣賞與認知、促進國際多元交流,成就北投觀光區新地標。 ˙遠程 建構多元化及國際化文化之永續經營。
新北投地熱谷
 

地熱谷位在北投溫泉公園旁邊,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因為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所以又被稱為「地獄谷」或「鬼湖」。這裡的溫泉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硫磺煙霧濔漫的景色,如夢似幻,有如仙境一般,是日據時代臺灣八景十二勝之一。

地熱谷中的石頭具有放射性元素「鐳」,叫做「北投石」,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唯一用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石,目前只有臺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最近幾年為了復育北投石,成立北投石保護區,來此參觀,除了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更能對於這獨特的礦石有更深入的瞭解。

地熱谷的泉水溫度約在80℃至100℃之間,屬於鹽酸酸性泉,溫泉水質酸鹼度很高,具有腐蝕性,俗稱「青磺泉」和「磺水頭」。之前常有遊客在地熱谷利用高溫的泉水煮「溫泉蛋」,不過近年來為了保護溫泉的水質,並且避免遊客在此跌倒發生意外,已經禁止民眾在地熱谷煮蛋了!來地熱谷玩,可別再帶著食物前往,以免掃興囉!

 

 

 

 

 

 家長學苑  /  羅東高中  /   家長會